為保證有機肥發酵過程中的通風良好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一、選擇合適的發酵場地和方式
露天堆肥時,應選擇地勢較高、平坦、通風良好的場地,避免在低窪、封閉的地方進行發酵,以利於空氣自然流通。
采用條垛式堆肥,堆體形狀呈長條狀,堆體高度和寬度適中,一般高度在 1.2 - 1.5 米,寬度在 2 - 3 米,這樣可以增加堆體與空氣的接觸麵積,便於通風。
使用發酵槽或發酵倉時,要確保其設計有合理的通風係統,如底部通風管道、側麵通風口等。
二、物料預處理
將物料進行粉碎、切短等處理,減小物料顆粒大小,增加物料間的空隙,有利於空氣在物料內部流通。
調整物料的濕度,一般控製在 50% - 60% 左右,避免物料過濕堵塞孔隙,影響通風。
三、合理翻堆
定期翻堆是保證通風良好的重要措施。根據發酵進程和季節不同,一般每 2 - 7 天翻堆一次。翻堆時要將堆體內部的物料翻到表麵,表麵的物料翻到內部,使整個堆體的物料充分接觸空氣。
采用機械翻堆設備可以提高翻堆效率和質量,確保翻堆均勻,增加通風效果。
四、強製通風
對於大規模的有機肥發酵,可以采用強製通風設備,如風機、通風管道等。通過風機將新鮮空氣送入發酵堆內部,或者將發酵堆內的廢氣抽出,加速空氣流通。
控製通風量和通風時間,根據發酵堆的溫度、濕度、氧氣含量等參數進行調整。一般在發酵初期,通風量可以適當小一些,隨著發酵的進行,逐漸增加通風量。
五、監測和調整
在發酵過程中,要定期監測堆體的溫度、濕度、氧氣含量等參數,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通風措施。
如果發現堆體溫度過高、氧氣含量不足或有異味產生,應及時增加通風量或進行翻堆處理。
注意觀察天氣變化,在陰雨天氣或風力較大時,要適當調整通風方式,避免雨水進入堆體或堆體被風吹散。